汽车激光雷达, 中国领先
- 2025-07-04 19:29:04
- 236
四家中国公司合计占据 89%的市场份额。
Yole发布《2025年汽车激光雷达报告》,揭开了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新篇章。事实上,在经历了乘用车和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分化和犹豫期之后,2024年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激光雷达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正在加速,尤其是在中国,如今已成为市场增长的关键引擎。
到2030年,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增长四倍。Yole预计,其规模将从2024年的8.59亿美元强劲增长至35.6亿美元。这一市场变革无疑得益于乘用车的快速集成以及自动驾驶功能的持续研发。仅在2024年,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就超过160万台,是上一年的两倍多。这一转变显而易见:乘用车激光雷达的销量是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四倍多。
美国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发展势头已经放缓,Waymo 仍是唯一的主要运营商,而通用汽车的 Cruise 则因安全问题于 2024 年底退出市场。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大自动驾驶出租车的部署力度,以百度的 Apollo Go 为首。该公司目前在十多个城市运营着完全无人驾驶的车队,并计划在 2025 年实现盈利,届时武汉将投放 1,000 辆第六代自动驾驶出租车。
乘用车采用激光雷达
配备 LiDAR 的车辆已不再仅限于豪华车市场。
自 2018 年以来,已有超过 120 款车型集成了 LiDAR,仅在过去两年就新增了 40 款。“这一趋势在中国最为明显,OEM 正在各个车型中部署 LiDAR,包括售价在 25,000 美元左右的 D 级车,甚至 C 级车。” Yole 集团的 Pierrick Boulay 解释道。
比亚迪近期发布的“天神之眼”技术,以及理想汽车决定在2025年所有车型中标配激光雷达的决定,都彰显了其致力于大众市场应用的坚定决心。这些举措预计将影响其他本土汽车制造商,并在2025年及以后加速激光雷达的需求。
相比之下,西方和欧洲地区及其原始设备制造商仍持谨慎态度。在这些地区,LiDAR 仍主要应用于奥迪、宝马、沃尔沃和梅赛德斯-奔驰等品牌的高端豪华车型。LiDAR 的普及速度缓慢,全球原始设备制造商专注于“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功能——即驾驶员无需负责的真正自动驾驶模式。
中国领先
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整个汽车激光雷达市场,禾赛科技以 33% 的市场份额领先,其次是速腾聚创、华为和图达通。这四家中国公司合计占据了 89% 的市场份额。
在乘用车领域,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各占26%的市场份额,而华为凭借与Aito、Avatr和Luxeed等汽车厂商的强强联手,在2024年跃居第三位,而这些厂商的激光雷达已成为标配。
在研发布局上,中国激光雷达企业积极抢攻技术制高点。据智慧芽专利数据检索平台统计,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公开专利数量位居全球前列,大幅领先于国际竞争对手OUSTER、Luminar等激光雷达企业。
总体而言,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商目前占据了93%的市场份额,这得益于规模效应、政府支持和激进的定价策略,使其在与法雷奥、Luminar和Innoviz等西方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占据了战略优势。
Yole首席分析师Pierrick Boulay 解释道:“中国在汽车激光雷达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非偶然。这是深思熟虑的产业政策、快速的产品周期和大胆的整合战略的结果。”
随着自动驾驶竞争的加剧,激光雷达已不再是一项投机性技术。事实上,它正在成为下一代驾驶功能的核心推动力,尤其是在亚洲。到2030年,汽车激光雷达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4%,在低端车型中的应用日益普及,加之各地区战略的差异化,汽车激光雷达市场即将迎来转型。
根据统计,2025年4月,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装机量达到16.57万套。其中,由于华为和图达通供应客户较为单一,目前头部的企业,主要就是禾赛科技和RoboSense速腾聚创。就在6月16日,速腾聚创宣布第100万台车载激光雷达正式交付。同时,也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百万交付的激光雷达企业。
激光雷达行业已经经过了很长一段并不轻松的布局与探索期。在2024年的放量增长之后,激光雷达行业在2025年终于要跨越“盈亏平衡点”,步入全新周期。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